印度喜马拉雅上游特定小流域可持续山区农业
喜马拉雅西北部具有高海拔(平均海平面以上1000~3500m)、坡度陡(15%~100%)、降雨强度高(大于100mm/h)、浅层砂砾土分布广泛、退化严重、森林覆盖率降低和不易进入(印度每100km<”2>道路长度为37km,而喜马拉雅西北部道路总长度仅为8.6km)的特点。 该地区面积3300万hm<”2>,涉及印度的Jammu、Kashmir、Himachal Pradesh和Uttarakhand州。以214万hm<”2>的耕地支撑该地区2200万人口的生活,人均耕地少于0.1hm<”2>。在喜马拉雅西北部的中等山区(海平面以上600~1800m),种植业集中在阶地山区。对大多数农户而言,可耕种阶地产出的产量仅相当于他们4~5个月的口粮。因此,提高小流域的粮食生产率已成为确保山区粮食安全的主要环节。 土地短缺和生产效率低是造成在陡峭和不稳定的山坡上进行种植的主要原因。Srivastava(1983)等提出相对于具有超出Ⅵ级别能力的非耕种土地规范,大约33%的耕地属于Ⅴ、Ⅵ和Ⅶ类别。然而农民倾向在陡坡上种植以增加产出,这样却导致了土壤侵蚀加剧和产出降低。该地区的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及其管理问题,90%的面积是雨水补给。由于阶地陡峭和土壤深度浅,大部分的雨水以径流的形式丧失了,造成了水资源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水资源管理 小流域 山区农业 喜马拉雅上游 雨水补给 径流
A K Srivastva J K Bisht Manoranjan Kumar
印度山区农业研究院
国内会议
山东东营
中文
129-134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