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河三角洲不同补水方案下地下水水位及水均衡影响研究

根据对黄河三角洲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因素的研究,筛选识别出对黄河三角洲地下水位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即河流补给、降水补给和蒸发量等,并借助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可信赖的地下水模型,并对现状(选取2004年)进行模拟,从水均衡的角度进一步确定河流补给、降水补给和蒸发量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从2004年水均衡分析看,地下水不能维持均衡,补给量不能满足植被蒸腾散发的需求,需要采取人工补水改善该区域的水均衡状态。依据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时的湿地组成及现在的实际情况,确定补水面积,并初步选取补水方案,分别是2.78亿m<”3>、3.49亿m<”3>、3.96亿m<”3>(拟定),研究不同补水方案下地下水水位及水均衡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目前的补水方案尚存在着不足,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补水方案,以改善地下水的状况。

黄河三角洲 补水方案 地下水水位 水均衡

娄广艳 范晓梅 张绍峰 葛雷 李锐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山东东营

中文

330-341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