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普洱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1982-2007年碘缺乏病调查与防治工作进行效果评价,为2010年普洱市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1982-2007年全市碘缺乏病防治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结果: 1982-1988年调查全市地方性甲状腺病病情、病因和分布特征,平均患病率为1.85%,地克汀病患病率为2.50/10万。病区乡(镇)22个占总数17.89%,轻病区20个,重病区2个;病区行政村197个占总数19.54%,轻病区172个,重病区25个占2.48%。平均患病率最高是宁洱县黎明乡岔河行政村为41.44%,克汀病病例分布最多也为该村(7例)。结果表明,全市十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病流行,局部存在高患病;克汀病呈散发,分布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程度一致,符合克汀病的发病规律。全市属外环境严重缺碘地区。通过防治,2000年全市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其中景东、镇沅、景谷、思茅、墨江、澜沧、孟连、西盟等8县(区)达到消除,宁洱县基本达到,江城县未达到,两县未达到消除原因是8~10岁儿童甲肿率超标、居民碘盐合格率低。2003-2007年碘盐监测,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增高且明显,碘盐覆盖率98%以上。非碘盐率逐年下降明显。非碘盐占的比例较低,分布在江城县和少数县(区),江城县非碘盐主要来源于宝藏乡境内的钾肥厂的矿渣钾肥盐(生盐),由不法商贩在贫困山区进行贩卖或以物换物;少数县(区)非碘盐为工业用盐。表明全市碘盐销售网络是健全的,碘盐供给的质量是好的。 结论:经过20多年碘缺乏病防治,2000年全市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防治效果明显。碘盐合格率高、质量好及销售网络健全。提示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危害,增加投入、加强宣传、打击商贩和普及科学食用碘盐是关键。

碘缺乏病 防治效果 碘盐监测 甲状腺肿大

黄凤娟 何立春 杨华智

云南省普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普洱 665000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第6次全国地方病学术会议

厦门

中文

321-324

2007-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