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 1965)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作者对中国南海养殖鱼类感染刺激隐核虫进行了调查,发现10种主要的养殖鱼类均易被虫体感染。从斜带石斑鱼上收集的虫体比自其他种类的鱼的虫体小,可能是免疫反应作用的结果。论文描述了2种类型的刺激隐核虫幼虫:第1类型幼虫具有1个大核和1个小核;第Ⅱ型幼虫具有4个大核和4~5个小核。在化学吸引试验中,从感染鱼分离的血清和黏液均对幼虫具有强烈的吸引能力。同时,从斜带石斑鱼和花尾胡椒鲷分离的血清能阻动和裂解幼虫,其效价分别是1:40和1:6.7。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染色能清楚地显示幼虫表面的功能抗原。
刺激隐核虫 宿主范围 化学吸引 目标抗原 养殖鱼类
李安兴 罗晓春 谢明权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广州 510275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51-59
2005-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