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探讨有无特征性的CT表现以及评价CT导引经皮穿刺肺活检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 结果:本组12例均为单肺叶发病。单发结节4例(33%)、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肺实变8例(67%),此外还见支气管充气征/小泡征(9例)、空洞(2例)、和”晕”征(4例);9例行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其中7例得到病理学确诊。 讨论:肺隐球菌病的致病菌为新型隐球菌。本病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抑制或低下的患者,但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也时有发生,本组资料8例患者均没有明确诱因。CT表现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单发结节:4例,直径在1~2cm之间,边缘光滑或毛糙,可有分叶或毛刺,影像诊断比较困难; 2、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实变:8例,此种类型有特征性,结节、肿块、实变两者或三者同时局限性存在。部分肿块内形成空洞;实变阴影的基底均紧贴胸膜,同样其内见充气的树枝样低密度阴影和不规则的空泡阴影;8例患者均有支气管充气征/小泡征,其中有4例患者的结节、肿块和实变周围见有淡薄片状阴影,形似”晕征”。 从本组患者的分析中,认为临床和影像学的不相称恰恰提示要考虑到有肺隐球菌病的可能。病理诊断仍是肺隐球菌病确诊的主要手段,但肺隐球菌病是良性病变过程,预后良好,应寻求非开胸肺活检的诊断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本组资料中7/9例患者行经皮肺穿刺得到确诊,因此是一项较好的微创检查方法。 结论 1、肺隐球菌病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性多发混杂的结节和/或肿块和/或肺实变; 2、尽早采用CT导引经皮穿刺活检方法将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
肺隐球菌病 CT表现 经皮穿刺活检 早期诊断
周畔 胡红杰 应可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国内会议
浙江金华
中文
200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