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温州地区5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大约有10%~15%的已婚夫妇不育,而其中男性不育占不育因素的40%。在引起男性不育的诸多因素中,染色体异常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1992年Palermo等首次报道了用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获得妊娠,使更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男性不育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使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ICSI在临床应用之前缺乏足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验证其安全性,精液异常患者伴随染色体异常或微缺失的为数不少。应用该技术有可能将逃避自然选择的携带染色体异常、基因缺失或突变的精子注入卵胞浆内,从而有可能将各种遗传缺陷传给下一代,因而ICSI子代安全性问题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进行ICSI前,有必要给进行病人详细的遗传咨询,并进行有关检查,这一方面可以防止遗传缺陷病后代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基因诊断和未来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染色体核型分析就是一个简便易行的筛查方法。本文就50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研究染色体异常频率、异常类型及其表型效应间的关系,并对其在辅助生育治疗前遗传咨询的意义进行探讨。

男性不育症 染色体核型 子代安全性 基因诊断 染色体异常 辅助生育治疗

吴昊 唐少华 吴博

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遗传室,325000

国内会议

2007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

浙江杭州

中文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