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EB病毒LMP2 B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免疫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2(LMP2)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对其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及其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以EBV标准株(B95.8)LMP2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SOPMA、GOR、nnPredict和HNN 4种方法分别预测LMP2的二级结构;并结合其跨膜区域、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性、极性和柔韧性等参数综合分析,预测EBV-LMP2的B细胞表位。选择B细胞表位基因,按原核表达系统偏爱密码子优化,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诱导表达、鉴定和纯化表位融合蛋白,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并选择免疫原性强的融合蛋白作包被抗原,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NPC组、尖锐湿疣(CA)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特异性抗体。 结果:经预测分析,EBV-LMP2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N端199~209、318~322和381~391区段。选择这3个B细胞表位肽段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B细胞表位蛋白pET32a(+)/EBV-LMP2aa199~209、pET32a(+)/EBV-LMP2aa318~322和pET32a(+)/EBV-LMP2aa381~391分别命名为Ozlf67、Ozlf69和Ozlf71。3个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后,均可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的特异性IgG抗体,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含N端199~209位的融合蛋白,即Ozlf67免疫原性最强。选用Ozlf67融合蛋白为诊断抗原,通过ELISA检测NPC组、CA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抗体均值分别为:0.866±0.852、0.140±0.106和0.184±0.067;阳性率分别为72.3%(34/47)、5.8%(4/68)和0(0/68);与对照组比较,NPC组血清IgG抗体均值及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EBV-LMP2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N端199~209、318~322和381~391区段,B表位的原核融合蛋白pET32a(+)/EBV-LMP2aa199~209(Ozlf67),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用于NPC的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鼻咽癌 血清学诊断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2 B细胞表位预测 融合蛋白 免疫特征

欧琴 张丽芳 朱珊丽 王鹏飞 陈韶 钟晓芝 李文姝

温州医学院 分子病毒与免疫研究所,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325053

国内会议

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学术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2007-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