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滇西山地河流的河相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以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云南河段为例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山地河 流等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 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四个水文站的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上述四站有水文资料记载时段的历年及多年的流量~河宽、流量~水深、流量~流速关系,揭示 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河相关系理论在研究非冲积性河流当中同样存在很好的效果,表明山 地非冲积性河流与冲积河流在河道演变中遵循类似的规律。研究区北部从西部的怒江、到中部的澜 沧江、再到东部的金沙江,其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与它们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减弱 相适应。澜沧江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在北部相对不明显,在南部则相对显著,这与其南北两段的地 貌分异有关,也与中下游的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南部河道河床的冲淤强度的增大有关。另外,通过对上述站点建立了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之间的河相关系式,进一步丰富了河相关系的研究内 容。这些关系式在研究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预测或断面形态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相关系 时空变化 山地河流 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王随继 魏全伟 谭利华 闵石头 冉立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2007-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