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的制作与临床意义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的多发病与常见病。食管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食管切除术后最常用的替代器官是”胃”,通常选用”全胃”代食管。传统的”胃代食管”有许多优点,长期以来为胸外科医师广为接受。然而”全胃代食管”存在以胃食管反流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严重困扰着胸外科临床医师,也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外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以”管状胃”代食管改良”全胃代食管”术后病理生理及临床症状,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结果:食管切除术常规二野清扫淋巴结后,将胃右动脉在起始部离断。在胃底最高处留出4cm左右的切口作为吻合部位或置入吻合器的切口。然后以直线切割缝合器沿此切口将全胃制作为直径约4cm左右的”管状胃”至幽门。 2005年6月~2007年6月于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胸一科手术治疗的的食管癌、贲门癌共145例,均以”管状胃”重建。男性113例,女性32例。年龄41~81岁,中位年龄61岁。术前均行胃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食管癌111例,贲门癌34例。食管癌中食管上段癌12例;食管中段癌68例;食管下段癌31例。右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53例;左开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42例;左颈、左胸两切口食管次全切除、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7例,右胸、腹正中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4例;左颈、腹正中两切口食管内翻拔脱,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4例;经腹近端胃、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4例;经腹全胃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例。 结论:食管癌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的制作简单、安全;解剖上与生理食管更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保证了更好的血运;最大限度的切除了胃的泌酸面积,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临床症候 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
赵宏 梁震 胡卫东 李斌 赵亮 姚远 顾振东 陈克能
北京市,100036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医院胸外科
国内会议
邯郸
中文
119
2007-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