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对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治疗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医生提供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性霉素B优化生产工艺前后两年时间内共113例患者的资料。 结果:低钾血症(总发生率为33.6%)、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过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9.0%和27.4%)、发热等即刻反应(总发生率为15%)是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的主要不良反应;未发现归因于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和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生产工艺改进后,过敏等即刻反应明显下降(发生率由28%降至7.2%)。在临床适应症选择方面,隐球菌感染(43例)、曲霉菌感染(34例)、念珠菌感染(19例),其它真菌感染(17例);有效率为75%以上。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隐球菌脑膜炎等疾病为例,按多数治疗指南推荐的12周标准疗程和常规剂量静脉注射计算费用,两性霉素B的治疗费用约为4600元,氟康唑(进口)为38000元,伊曲康唑为99100元,两性霉素B脂质体为190000元,伏立康唑为250000元,醋酸卡泊芬净为270000元。 结论: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疗效最佳者;生产工艺改进后发热等即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给药方案合理化、注意监测血钾并积极纠正低钾血症、给药前预防性抗过敏治疗、定期监测血尿素氮和肌酐,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剂量,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完成治疗,获得治愈;在众多抗真菌药物中,其明显的药效─经济学优势在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两性霉素B 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马小军 李桂萍 周炯 王爱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72-75
2007-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