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水养殖的负外部性及其经济学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海水产品养殖大国,大规模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和消费者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也对地方经济发展、渔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为了解决过分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的锐减,实现我国捕捞产量”零增长”的计划目标,发展海水养殖成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渠道。但是,随着海水养殖面积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海水养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压力和影响,例如养殖生产者为了追求短期最大经济利益,任意提高放养密度,加大投饲量和使用过多药物,而成为污染源。由于海洋是开放的,水体是流动的,养殖的污染会连带污染整个海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 本文认为,海水养殖作为一项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经济活动,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最终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海水养殖的负外部性,并估算其社会环境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引导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的合理选择,使负外部效应内部化以确保海水养殖最优“经济一生态”规模的实现。

海水养殖 水产养殖业 过分捕捞 生态环境 海洋污染 经济效益

戴桂林 李京梅 高金田 孙建强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国内会议

2007(獐子岛)中国现代渔业发展论坛

大连

中文

281-286

2007-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