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殭菌(Nomuraea viridulus)感染生理粗探
本实验于室内实验探讨熊蝉(Cryptotympana facialis)致病真菌绿殭菌(Nomuraea viridulus)之基础生理,利用五种温度、九种固体培养基、二种酵素培养找寻其最佳生长状况;并测试紫外光的效应;同时就各种胞外酵素如蛋白酶(protease)、脂解酶(lipase)等进行定性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在15℃~35℃范围内本菌皆可生长,30℃为其生长适温,30℃以上生长速率下降。在不同培养基上之生长以麦芽抽出物琼脂(MEA)生长为最佳,产孢量则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生长为最佳。经紫外光照射後,其菌丝的直才生长仍可达75%之生长率。在蛋白质及脂质酵素活性检测皆发现其菌落周围会产生透明水解环;而以半定量API ZYM系统测试结果,得知其检测出与固体培养基之相同的蛋白质及脂质酵素活性,但蛋白质活性皆普遍不高,在β-glucosaminidase活性明显,表示能将几丁质分解成较小分子的寡糖;在phosphatase皆有酵素活性,而分解β-linked多醣基质活性远较分解α-linked多醣基质活性为高。
绿殭菌 致病真菌 基础生理 培养基 脂质酵素活性检测
簡巧治 何書易 蕭文鳳
嘉义大学生物资源系,嘉义市学府路300号 嘉义大学生物药学研究所,嘉义市学府路300号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264-269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