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马尔尼菲青霉的形态转换和其致病性特征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marneffei)的研究概况。由于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获得性免疫缺乏症易感人群数量的扩大;以及在东南亚及南中国等马尔尼菲青霉疫源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人员交流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使这个急性传染性的致死性条件真菌病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疫情发生。 目前,全球艾滋病患者的马尔尼菲青霉条件性感染已成为判断HIV感染的临床征象(继肺结核和隐球菌病之后),其在HIV感染者中的带菌(发病)率高达10-25%左右。所以,有必要对这种区域性高致病性真菌病原和其条件性感染病症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制定系统防治的措施。现从马尔尼菲青霉的菌学特点、双相形态转换的基因特性、临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及临床诊治等方面来扼要阐述这些内容;同时,也将展示一些新近的研究方向。

马尔尼菲青霉 双相真菌 致病基因 真菌病 临床流行病学 菌种鉴定

侯幼红

广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真菌室,广州 51013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148-151

2007-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