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 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集呼和浩特市1个水源地(金河)的水源水水样;出厂水水样采自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第五水厂、第六水厂、第七水厂、第九水厂和金河水厂。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对样品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规定进行卫生评价。 结果:共采集水源水水样94份,一、四季度7份,合格6份,合格率85.7%;二、三季度87份,合格11份,合格率12.6%。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菌落总数:F=15.68,P<0.01;总大肠菌群:F=4.5,P<0.05)。出厂水共计1137份,一、四季度80份,合格80份,合格率100%;二、三季度1057份,合格1042份,合格率98.6%。经方差分析,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2,P<0.05);总大肠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P>0.05)。 结论:该市水源地水样微生物污染受天气冷热影响较大。出厂水全年内微生物指标均良好,呼和浩特市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处理较好,能够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

生活饮用水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微生物污染 饮用水安全

聂芙莉 王佳丽 周艳春 金化瑞 刘玮慧 梁春梅

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

北京

中文

67-69

2007-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