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种离子化方式的双毛细管热腔离子源方案
近20年,常压下运行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源(ICP-IS)发展较快。ICP-IS是目前痕量、超痕量多元素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最灵敏、最准确的方法之一。由于谱本底低,离子化效率和工作效率高,有取代传统电子轰击和热表面电离离子源之势。但离子束截取效率低,几乎没有化学选择性,与之配套的质量分析器丰度灵敏度很难提高,使其在绝对灵敏度、克服杂质和同质异位素干扰方面的性能大打折扣。在分析天然本底以下的环境样品(样品量以原子个数计)时,显得“力不从心”。 发展或改进满足各实验室测试目的要求的非常规离子源仍是质谱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本方案是在激光共振电离热腔,热电离热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实验证明,电阻加热的热腔其台阶式谱本底千扰并不大,如何降低中性粒子的逃逸比、减少离子束引出的相空间发射面积是提高离子源效率的技术关键。
双毛细管 热腔离子源 离子化方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离子源 痕量多元素分析 同位素分析 激光共振电离热腔
张子斌 翟利华 李志明 邓虎 韦冠一 李雪松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24
国内会议
中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宜昌
中文
96-97
2007-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