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山噪鹛的鸣声分析及繁殖生态
黑额山噪鹛(Garrulax sukatchewi)是中国特有鸟类,仅分布于甘肃南部至四川北部山区的高山针叶林中,分布区极为狭窄,被国际鸟类联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列为全球性易危种(vulnerable)。目前关于黑额山噪鹛的基础生态数据非常有限,2005-2007年,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采取路线调查、声音回放、录像监测以及自动温度记录技术研究黑额山噪鹛的繁殖生态学与声谱。 黑额山噪鹛全年以成对活动为主,大多数情况下仅雄鸟叫,为1-4个”ji-er”的连续重复。在繁殖期亦记录到雌雄鸟合唱,推测为一种警戒鸣叫。黑额山噪鹛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由雌雄鸟共同营巢,在调查面积为90ha的针阔混交林区中,共发现9个繁殖巢,3个弃巢,依据巢密度,初步推测黑额山噪鹛的密度为12.1对/km<”2>。以10× 10m的巢样方和随机样方调查植被表明,黑额山噪鹛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乔木稀少而灌木丰富的地点营巢,巢树以云冷杉树为主(69%,n=13)。黑额山噪鹛窝卵数为3.70±0.82(2~5,n=10),巢损失率为20%,平均每巢出飞雏鸟2.10±1.29(0~4)只。
黑额山噪鹛 巢址选择 鸣声分析 繁殖生态 针阔混交林 窝卵数
王杰 汤宋华 方昀 李金林 孙悦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86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