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铜蓝鹟(Eumyias thalsssina)的繁殖及雏鸟生长

繁殖行为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07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音影传输系统、DV摄像和温度数据记录仪,对铜蓝鹟(Eumyias thalsssina)的繁殖及雏鸟生长进行了观察。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铜蓝鹟的繁殖期为每年的5-8月,巢址选择在天然石缝、土坎或废弃屋檐上,雌鸟单独筑巢及孵卵,筑巢期8-10d。所发现的卵有白色和粉红色两种色型。温度数据记录仪监测发现,雌鸟在孵卵期间外出的频率少,且时间短。雌雄个体共同育雏。雏鸟生长曲线表明,前、中期雏鸟生长各指标逐渐上升,在12日龄左右达到高峰并趋于平缓。

铜蓝鹟 繁殖生态学 雏鸟生长 繁殖行为 自然保护区

蔡燕 杨灿朝 梁伟

海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海口 571158

国内会议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282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