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死鸟监测
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共捡到死鸟866只,能分辨出种名的有59种、283只,隶属于10个目23个科。留鸟、冬候鸟、夏候鸟分别占总种数的59.3%、18.5%和5.6%。珠颈斑鸠、麻雀死亡数量最多。澳门地区所捡死鸟数量在各区域分布非常不均匀(F2,39=9.824,p=0.003),以澳门半岛发现的死鸟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73.2%,而(乙水)仔和路环发现的死鸟数量分别占死鸟总数量的14.3%和12.5%。澳门地区死鸟平均密度为3±0.5只/km2/yr(1只/km2/yr-6只/km2/yr)。死鸟在一年中的分布不均匀,以2-7月份死鸟数量多,而8-12月份死鸟少,但差异不显著(F13,28=0.598,p=0.825)。每月死鸟总数量与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F2,ll=5.466,p=0.022),回归方程是Y=3.624X1-4.321X2(X1=月平均湿度,X2=月平均最高气温)。也即表明,每月死鸟数量与月平均湿度正相关,即湿度越大、死亡的鸟数量越多;而与月平均最高气温负相关,即平均最高气温越高,鸟类死亡数量越少。鸟类死亡数量与风速和降雨量没有关系。目前澳门地区死鸟平均密度可能被低估,但澳门半岛死鸟密度(6±1只/km2/yr)基本能反映该环境下的野生鸟类死亡密度。
澳门 死鸟统计 死鸟密度 季节变化 死鸟监测 鸟类死亡 平均湿度
梁冠峰 邹发生 徐裕辉 吴玉春
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州 51026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47-253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