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繁殖鸟类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热点区分析

广泛收集了安徽省繁殖鸟类的分布资料,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物种生境适宜性分析,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并获得数字化的分布图。以404.685km2的425个栅格作为安徽省繁殖鸟类分布格局分析的基本地理单元,基于栅格内的物种分布型组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鸟类地理分布区大致以大别山北缘-巢湖一线为界分为两大组,东洋型物种在整个安徽境内比例均占60%以上,同时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格局;而基于栅格内的物种组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上可将鸟类分布分成三组,与安徽省气候带的划分基本一致,在区域尺度上可分为7组,显示出与地形地貌之间的密切联系。 鸟类热点区分析表明,安徽省所有繁殖鸟类、列入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繁殖鸟类、列入CITES附录Ⅰ、Ⅱ中的繁殖鸟类及列入IUCN红色物种名录受胁等级的繁殖鸟类的丰富度热点区分别为:皖南山区、休宁山区和青阳、江淮丘陵区、休宁山区。总丰富度热点区与列入各名录的繁殖鸟类丰富度热点区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对鸟类分布造成的影响。

繁殖鸟类 物种分布 聚类分析 热点区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分布格局

张有瑜 周立志 王岐山 邢雅俊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39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9

国内会议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70-80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