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免耕玉米田杂草治理的研究

1996-2005年对华北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免耕玉米田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玉米田在玉米播种前杂草已经进入了3-4叶期,由于杂草出苗上的时间及空间优势,增加了防除难度。同时,经过多年的免耕之后,多年生杂草及难除杂草的发生有加重的趋势。 利用上茬小麦的秸秆覆盖,当麦秸覆盖量达到7500kg/ha时,玉米田杂草密度比不覆盖的处理降低75.3%-82.8%,生物量降低43.5-60.3%。在这样的小区苗后定向喷施茎叶处理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即使除草剂用量比常规用药量减低1/4时,小区内除草效果仍可以达到90%以上。麦秸覆盖能控制杂草的原因是由于麦秸残体对杂草种子的它感作用以及麦秸对杂草幼苗生长的物理屏障作用。增加小麦播种密度,将土壤处理除草剂乙阿合剂和灭生性茎叶处理及草甘膦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桶混或分别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免耕玉米田杂草。小麦播种密度225kg/ha时,施用38%乙阿合剂悬乳剂2250ml/ha即可达到理想除草效果。上述措施降低了除草剂的投入量。

免耕玉米 麦秸覆盖 除草剂 两熟种植 小麦-玉米 杂草治理

李香菊 王贵启 李咏军 樊翠芹 R.E.Blackshaw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石家庄,050031

国内会议

2006年中—加保护性耕作论坛

北京

中文

83-90

2006-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