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儿童原发性DGR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并初步探讨DGR与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内酸度的关系。 方法:对81例因腹痛、饱胀、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胃镜检查、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24小时胃内胆红素监测,其中51例同步行24小时胃内pH监测。以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作为胆汁反流程度的指标。根据胃窦黏膜的胃镜下改变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有无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两组的胆汁反流程度。并对胃内胆汁反流与临床症状评分、胃内酸度以及H.pylori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胃窦黏膜的胃镜下改变有充血者与无充血者相比,有黄染者与无黄染者相比,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为p<0.05,p<0.01);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有肠化组与无肠化组相比,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慢性炎症组与无慢性炎症组、有活动性组与无活动性组相比,胆汁反流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汁反流严重度与饱胀症状正相关(r=0.258,p<0.05),与H. pylori感染和胃内酸度无明显相关性(r1=-0.124,r2=0.016,p均>0.05)。 结论:原发性DGR可致儿童胃窦粘膜损伤,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胃窦黏膜充血和黄染,病理组织学变化上与肠上皮化生有关,与炎症细胞浸润无关。DGR与H.pylori感染和胃内酸度均无关,DGR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致病因素,与H.pylori感染和胃酸一起共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胆汁反流 胃黏膜 损伤作用 幽门螺杆菌 儿童疾病

马鸣 陈洁 张雁翼 江米足 李中跃 余金丹 林隆 汤宏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2007年第十一届全国儿科病理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194-203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