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纤维结构不良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观察6例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该肿瘤特征性地累及婴儿和儿童的胫骨中段前面的皮质,影像学上特征性改变为膨胀性、溶解性病灶,边缘有硬化带,组织学上由纤维组织和骨小梁构成,骨小梁为不规则的编织骨碎片,边缘常衬覆着板层骨,其周围有较多骨母细胞围绕。网状纤维染色见骨小梁以及纤维组织中有网状纤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6例中2例有纤维细胞散在阳性,未见CK阳性的上皮细胞巢,S-100阴性。本病可自行消退并康复,但10岁以下术后复发率高。 结论:骨性纤维结构不良有特殊的发病年龄、部位、自然病程,应注意与纤维结构不良等病变鉴别。
骨肿瘤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临床病理特征 儿童肿瘤 病理形态学 免疫组化
谢小志 王宗敏 谢丽微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71-73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