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效果
本文对中国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效果进行了阐述。中国岩溶地貌发育,面积达344万km<”2>,其中严重石漠化的面积4.63万km<”2>,短期内有潜在石漠化趋势的土地8.76万km<”2>,并呈逐年扩大趋势。石漠化的扩展,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人类的生存基础被动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空前严重威胁,同时也危及着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中国在治理石漠化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生态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生物与工程治理技术、工程治理技术、社会经济治理技术等。涌现出多种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如生态封育模式、养殖-沼气-种植生态链模式、林果药结合模式、竹林模式、采矿地复垦恢复模式、经药藤蔓植物治理模式、坡改梯与砌墙保土模式、家庭水柜与地头水柜结合模式、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模式、项目带动与发展中小城镇模式等,这些模式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石漠化治理 生态模式 水土保持 生物技术
温远光 陈放 吴庆标 刘京涛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5;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5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2-209
2003-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