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鹪莺繁殖行为观察
纯色鹪莺(Prinia inornata)具有繁殖期身体量度小于非繁殖期的特性,开展相关研究对了解鸟类新的生存和繁殖策略有重要意义。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广东省肇庆地区对纯色鹪莺的繁殖行为开展研究。结果如下:”1” 繁殖期体长和尾羽长均极显著(P<0.01)小于非繁殖期,翼长显著(P<0.05)小于非繁殖期;”2” 每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筑巢现象,雌雄共同筑巢,筑巢时间4~5d,巢多建在禾本科植物上,巢址选择与水源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显示,距水边距离占主导地位(34.88%),依次是距地面高度(18.55%)、距最近水面高度(12.9 5%)、巢口方向(9.08%)和巢区植被盖度(8.51%);”3” 筑巢后1~2d产卵,窝卵数4.7±1.6,孵卵期持续8~10d,亲鸟轮流坐巢,亲鸟会根据窝卵数的不同调整坐巢次数和坐巢时间。窝卵数越多,亲鸟坐巢时间越长;”4” 纯色鹪莺的巢成功率为43.8%,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干扰。 据此,我们认为纯色鹪莺在繁殖期的高投资和繁殖行为,可能是研究该物种的生存对策的重要线索。
纯色鹪莺 生殖模式 巢址选择 身体量度 繁殖行为
张建新 丁志锋 袁玲 唐思贤 胡慧建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州 510260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广州 510260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6-182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