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镍/铁降解四氯乙烯时产物中乙烷、乙烯和乙炔的测定方法研究
氯代有机化合物具有难降解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多数为毒性、巨毒性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许多氯代有机化合物被认为具有”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或可疑的”三致效应”,其危害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已成为各国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因此对此类污染物污染的环境水体进行恢复处理已迫在眉睫。 由于纳米金属颗粒尺寸小且反应活性高,在环境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金属颗粒可直接注射到污染的土壤、沉积层和含水层中,用于现场处理氯代烃污染物。与传统的处理技术如泵抽出处理,暴气或反应格栅相比,它提供了一个相对低廉的选择方案。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合成制得的纳米镍/铁对四氯乙烯进行脱氯研究,为了检测其降解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是否完全为无毒的烃类,即生成的产物为乙烷、乙烯或乙炔。因此,笔者以国家标准方法和美国环保局(EPA)方法为基础,用气相色谱HPGC-6890对乙烷、乙烯和乙炔进行方法学研究。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乙烷、乙烯和乙炔方法检测限分别为0.23μg/L,0.54μg/L和1.47μg/L。对相同浓度的样品平行测定7次,其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5%;基质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0-105%,因此该分析技术完全能够满足试验要求,这将为降解试验中产物测定或碳平衡试验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批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镍/铁能够对四氯乙烯快速并完全脱氯,生成的中间产物中有6.3%乙烯,但最终产物为无毒烃类乙烷,占总碳质量103%,由此可推断纳米镍/铁颗粒对氯代烃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物理吸附。
纳米镍 纳米铁 有机物降解 四氯乙烯 氯代有机化合物 检测限 回收率 相对标准偏差
黄园英 刘非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10008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62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