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山西特殊的气候、地理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本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也使其成为山西的适宜发展作物。马铃薯具有喜冷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在山西晋北、东西两山等地丘陵山区广泛种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与相伴而生的其它作物相比,更具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少绝收,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保险作物。山西所产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薯块大,形状规整,表皮光洁,商品性好,颇具生产优势。据粗略估计,马铃薯的用途大致是粮用、饲用占40%,种用10%,销售30%,加工20%。一般亩收入约500元,占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薯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山西的农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产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尽快将山西马铃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化,本文就目前现状,提出一些发展思路,以供参考。内容包括:1、山西马铃薯产业的现状;2、存在的主要问题;3、今后发展对策。

山西省 马铃薯 农业产业化

姬青云 郭建文 梁宗栋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 030001

国内会议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283-288

200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