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标准工作的进展——兼论生药学科的任务
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在中药材质量标准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重点介绍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在已往各版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如全书改设三个部分—“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和“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在551个中药品种中,有281个设置了含量测定;首次设置了“对照提取物”;删除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以保证用药的安全;规定了一些中药材的重金属的限量;检测方法和测定指标比较合理等。 本文的第二部分对我国中药材质量标准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些问题涉及《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材品种的标准;标准物质;中药材质量标准应全面反映其中医临床功效;中药材国际化共同标准的研究与建立;分析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与结果的可重复性;生物检定法的研究与建立;中药材的生产;建立国家级中药(或药物)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等。 本文作者认为,生药学学科对我国中药材的资源、生产、质量评价等多方面的工作都十分重要。建国以来,在全国生药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完成了许多国家及地方的中药材课题,如“七五”、“八五”、“九五”等攻关课题,为我国中药材的资源调查、质量标准研究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生药学学科在高等药学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予加强而不应削弱。目前,有的学者提出取消生药学学科而改为天然药物,这不利于中国药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论证。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工作与中药材及其制剂的安全、有效、可控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在中药材质量标准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拟就中药材质量标准工作的进展进行回顾,并就有关问题作初步的讨论。
中药材 质量标准 生药学
王峥涛 郭济贤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 201203 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9-12
2006-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