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细颗粒物的免疫和遗传毒性研究
目的:建立细颗粒物的持续暴露动物模型,研究细颗粒物的免疫和遗传毒性。 方法:应用气管滴注建立细颗粒物的持续暴露动物模型;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比色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唾液酸水平;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水平。采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肺泡巨噬细胞,采用孔雀绿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取脾脏,采用MTT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取大鼠胸骨,采用微核试验测定细颗粒物对大鼠的染色体损伤;用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的8-OHdG。 结论:细颗粒物的过度暴露可以引起机体的持续性炎症损伤,这种炎症损伤呈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在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中表现更为明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一旦炎症反应超过机体的负荷能力,对机体局部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这也是机体持续损伤过程中的表现:造成大鼠胸骨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和肺组织的氧化损伤,对大鼠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大气污染 细颗粒物 遗传毒性 炎症损伤
徐东群 黄宁华 王秦 徐东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邮编:100021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中心仪器室,邮编:100083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邮编:100850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309-314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