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的种群繁殖特征研究
采用弓夜法捕捉板齿鼠,研究了种群的繁殖特征如性比、怀孕率、胎仔数和年龄构成,为开展板齿鼠的数量预警和制订可持续治理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广东省板齿鼠的性比为0.84,雄性略多于雌性;2-11月是繁殖期,怀孕率37.18%±2.41%,平均胎仔数(6.7±0.33)只/胎,其中成体的怀孕率和平均胎仔数均显著高于亚成体,是种群繁衍的主体。板齿鼠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的繁殖强度(怀孕率和胎仔数)明显高于春、夏季。近年来,种群的性比出现上升趋势,雌性幼体和亚成体持续占有较大比例(合计占种群的71.06%),种群数量趋于持续增长态势。
板齿鼠 种群繁殖特征 年龄构成 怀孕率 胎仔数
姚丹丹 冯志勇 黄立胜 邱俊荣 黄秀清 隋晶晶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 510640 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广州 51050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530-535
200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