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
对来自四川省3个马铃薯主要产区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40个单孢分离物。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法,并利用Black等生理小种与鉴别寄主基因型关系表进行各个单孢分离物的生理小种鉴定,同时,对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等进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所测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7种类型,为0号,3号,4号,1、2号,3、4号,1、3、4号和2、3、4号。优势种群为3、4号小种,占被测菌株的60%,其次是小种1、3、4,占被测菌株的17.5%。”2”彭州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种群较复杂,共有6种生理小种类型,而昭觉县仅有2种生理小种类型,3个地区的优势种群均为3、4号小种。”3”大西洋、012-18和合作88品种对优势小种(3、4号小种)和次优势小种(1、3、4号小种)表现为抗病性,而目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米拉和川芋56,则表现为感病性,大西洋、012-18和合作88在生产上可以扩大种植面积,米拉和川芋56应该减少种植面积,从而减少晚疫病菌优势种群的数量,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风险。
马铃薯晚疫病 生理小种 抗病鉴定
陈茜 刘波微 张敏 彭化贤 席亚东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雅安 62501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 610066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178-183
200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