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叶锈菌DNA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锈菌生理小种毒性的改变是导致抗锈小麦品种”丧失”抗性的主要原因,小种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病菌对寄主苗期致病性的差异,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不能真实地反应其亲缘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分子和基因水平认识真菌群体的遗传结构、组成和分类成为可能。主要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小种的分类鉴定及小种间亲缘关系等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叶锈菌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小麦叶锈菌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

小麦叶锈菌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

王佳昳 刘太国 何月秋 陈万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 650201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广西桂林

中文

103-108

200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