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冰雹过程的电荷结构演变

雷达分析发现,电荷结构与动力物理过程密切相关。降雹过程中,雷暴具有更强的上升气流,使得冰相粒子和过冷液态水的碰并加剧,在结淞机制作用下,霰和雹的快速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过冷液态水,再加上中层湿度较小,使得过冷液态水的含量过低,在非感应起电机制作用下,低于翻转温度区域的霰和雹带上正电,而对应的冰晶带上了负电,并相互分离,从而产生了该时段反极性的电荷结构。降雹结束后的雷暴再增强阶段,其上升气流较降雹时弱,冰相粒子的增长过程也没有第一次剧烈,所以这一时段冰相粒子的数量相对较少,也没有冰雹发生。

冰雹过程 电荷结构 雷暴

郑栋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易笑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081 天津市气象局,天津 300074

国内会议

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广州

中文

152

200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