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探讨盆腔源皮踞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两侧缘在髂前上棘(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一至五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15例患者的5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5.80±1.00)mm。 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宫颈癌 盆腔源皮距 放射治疗 摆位不确定度 校野图像 定位图像
倪蓉晖 杨镇洲 王阁
第三军医大学三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肿瘤中心
国内会议
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
成都
中文
31-33
200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