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肿瘤组织DNA倍体性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因肿瘤有生物学异质性,部分肿瘤的预后和TNM分期并不符合,寻找有效的生物学预后指标作为临床分期的补充,可为今后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个新的依据。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鼻咽癌患者新鲜肿瘤组织细胞的DNA倍体性,并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对DNA倍体性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2月,5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单纯放疗32例,21例患者于放疗第四周接受了一程PF方案化疗。患者治疗前活检取新鲜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检测。 结果:53例患者中,二倍体32例(60.4%),异倍体21例(39.6%)。不同倍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N分期、化疗与否的差异无显著性(P=0.695、0.657、0.088、0.972和0.33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3个月(12~8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65.61%:二倍体组为80.92%,异倍体组为42.86%(P=0.00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二倍体组为84.26%,异倍体组为44.53%(P=0.003);5年无复发生存率二倍体组为92.59%,异倍体组为72.65%(P=0.1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总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DNA倍体性(P=0.020)和临床分期(P=0.007)。与无转移生存率相关的预后因素亦为DNA倍体性(P=0.017)和临床分期(P=0.011)。 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鲜组织细胞的DNA倍体性和临床分期一样可以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DNA异倍体患者比二倍体患者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治疗失败。
鼻咽肿瘤 流式细胞术 DNA异倍体 预后标 临床分期 个体化治疗
韩非 王汉渝 夏云飞 刘孟忠 赵充 卢泰祥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东广州 510060
国内会议
第二届泛珠江三角区放射肿瘤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第四届放射肿瘤专委会第三届年会
成都
中文
1
2007-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