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诱导式设计手法实例─台湾台北科技大学生态绿建筑与忠孝东路生态河流

研究动机: 台北科技大学为一典型都市型大学,1994年开始一系列校园环境改造,以建构社区大学为目标,2000年学校开始将校园发展主轴,朝生态校园计划迈进;本校于2005年申请补助经费,并施作一系列实验性永续生态改造,期以利用诱导设计手法将正确永续生态设计手法作为未来研究及教育推广的依据。 研究目的: 「诱导式<Passive Design>建筑设计」或称为自然式、被动式设计,就是利用自然力来从事最佳居住环境规划的建筑设计,顺应阳光、风力、气温、湿度等自然原理,尽量不依頼机器、设备、能源之力,以计划、配置、外壳、植栽绿化、通风自然采光等建筑设计手法来改善居住环境之方法。诱导式建筑最高境界在于「师法自然」,它远超越空调化、人工化、天人合一的理想。 本案利用都市风场以及基地微气候环境条件,并利用诱导式设计手法积极利用环境条件,整合空间架构、采光系统、墙壁系统、光电发电系统、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作等成为一实验性生态緑建筑。 预期成果: 台湾在推动永续生态建筑在指标上已有重大的贡献,惟在民间执行上,会使业者过分依赖九大指标而使绿建筑相等于昂贵建筑的印象,本案冀望以绿建筑最根本之理念以建筑与环境共生理念,建构一令人居住舒适绿建筑,并开发适合台湾位处亚热带气候环境下之墙壁系统,未来将继续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并将资料收集汇整,期在未来生态绿建筑设计施作与教育宣导上能做为依据与参考。

诱导式设计 再生能源 生态建筑 校园建筑

蔡仁惠 Sergio Palleroni 张明隆 宋承翰 朱培蓉

台北科技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研究所 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 张明隆建筑师事务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59-64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