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旧封存点周边农田土壤多氯联苯污染的化学与生物检测
本文采集了某电容器旧封存点周边表层农田土壤样品17件,采用GC-μECD化学分析和EROD、SOS/umu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PCBs污染进行了检测。化学分析表明,封存点周边农田土壤均可以检出PCBs,且有着相似的来源,浓度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梯度,距离中心点500米范围内总浓度达到100ng/gdw以上。EROD检测表明,封存点周边田土壤具有显著的二恶英类效应,且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梯度,与PCBs污染分布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PCBs很可能是当地农田土壤二恶英类效应的重要贡献物。SOS/umu检测表明,距离封存点500米以内农田土壤具有一定的直接和代谢遗传毒性效应,可能与PCBs污染有关。生物检测与化学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结合可以更为快速、准确、全面与廉价地评价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生态风险。
电容器 旧封存点 多氯联苯 二恶英类效应 遗传毒性 土壤污染化学 生物检测
沈超峰 唐先进 陈新才 黄圣彪 王子健 陈英旭
环境工程系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9;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5 环境工程系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9 环境工程系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310029 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5 环境工程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杭州 31002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598-599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