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其应用始于二战时期友军飞机的识别。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各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物流领域,以沃尔玛、麦德龙为代表的商业零售巨头和以美国国防部为代表的军方组织,将其视为提升物流能力的助推器,引发了广泛重视和全面研究,射频识别技术日趋实用化和规模化。在军事物流领域,美国国防部总结在海湾战争中物资保障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在供应链的各环节掌握物资位置、数量、状态对供应保障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影响。在其随后制定的新时期后勤战略转型六大目标之一”联合全资产可见性”计划中,将射频识别技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并认为该技术是对供应链实施有价值洞察并确保军队随时做好战斗准备所使用的一种后勤变革工具。美国国防部不断加大对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和投入,2004年8月美国国防部执行副部长麦克尔.威尼签署了使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政策方针,2005年5月美国防后勤局官方网站宣称,开发出了第三代射频识别标签,并命名为”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第三代射频识别系统”(3CRFIDw/SATCOM))。另据美国《电子工程专辑》2006年3月报道,以色列陆军与美国萨维公司合作已完成一系列射频识别技术的评估,以色列军方从2006年开始使用由萨维公司研制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使以军成为继美军之后第二个采用该技术管理后勤供应的军队。

射频识别 军事物流 存在问题 识别标签

王进 唐思源

总后勤部后勤科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07中国(第二届北京)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

北京

中文

60-63

2007-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