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tar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从Wistar大鼠自发性乳腺肿瘤中分离出乳腺肿瘤细胞系(ZHL2006),并对其进行鉴定,为动物模型的开发、肿瘤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方法:对一例Wistar大鼠自发性乳腺腺癌瘤组织进行培养,对传代培养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形态结构分析、细胞染色体分析,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PCK)表达、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等检测。将细胞接种于10只裸鼠,并对形成的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进行分离培养。结果:ZHL2006细胞在体外生长迅速,.群体倍增时间为43.6h;倒置显微镜及Giemsa染色镜下观察细胞为多边形及梭形;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核高度不规则,核浆比例增大,核仁明显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具有癌细胞特性。广谱细胞角蛋白(PCK)染色阳性,说明其自上皮而非来自基质;同时ZHL2006细胞系在软琼脂中可形成克隆,具裸鼠致瘤性。该乳腺肿瘤细胞系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细胞系,并具有明显的恶性细胞表型。裸鼠接种试验成功率为60%(6/10),复制肿瘤细胞和原发肿瘤形态结构一致,细胞培养形态结构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大鼠乳腺肿瘤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特征,能应用于裸鼠并成功复制出乳腺肿瘤模型。
Wistar大鼠 乳腺肿瘤细胞系 动物模型 发病机制 细胞形态结构
杨文祥 唐利军 赵磊 张金明 孙凡中 易平 吴芳洁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 430079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48-454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