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络病理论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全世界每年死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心脏猝死者多达1900万。其中70%主要死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及相继发生的血栓形成与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灌注相关技术经皮质冠状动脉成型术、冠脉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冠脉溶栓的普及,挽救了大量的患者的生命。但与此同时无复流、微血管性心绞痛为代表的微循环障碍疾病日益增多,其共同特点是心外膜血管在冠脉造影中未发现狭窄,但其所供应心肌组织仍未获得有效血流灌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主要机制。冠脉内皮是冠脉最靠近血流的细胞层,不但构成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还在调节血管舒缩及抗凝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冠脉微循环障碍检测技术的发展,心肌声学造影、冠脉造影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等技术运用于临床,增加了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检出率。目前临床急需一种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有确切疗效的药物,但是目前西药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尚未见有针对冠脉微循环障碍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报道。中医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对络病的描述和西医的血管神经网络是一致的,是中医对微循环的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的描述。运用中医络病理论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的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对络病理论方药的实验室研究中也证明其能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舒缩功能障碍,这和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是相符的。本文将就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诊断、治疗以及中医络病理论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行探讨。

中医络病理论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刘彬 黄桂琼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 510515

国内会议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331-335

2007-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