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过敏原皮内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气传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探讨气传变应原分布的地区差异及产生原因,为本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NHD)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气传变应原测试。 结果: 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96.4%(81例),以藜属花粉最高70.2%(59例),蒿属植物次之42.9%(36例),其后依次为杨树27.4%(23例),榆树25.0%(21例),槭树17.8%(15例),柳树11.9%(10例),豚草(巨大豚草、普通豚草)11.9%(10例),粉螨10.7%(9例),尘螨9.5%(8例),交链孢霉8.3%(7例),特异青霉7.1%(6例),白色念珠菌4.8%(4例)等。81例对不同变应原过敏,其中42例(51.9%)患儿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点刺试验皮肤反应强度蒿属最明显,强阳性占蒿属过敏病人的50.0%,藜属次之,强阳性占藜属过敏病人的40.7%。 结论:藜属和蒿属为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患儿最主要的变应原,在治疗过程中对这类变应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措施,明确变应原后对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变应性鼻炎 气传变应原分布 阿罗格点刺液

王惠妩 向阳冰 徐佩茹 刘志连 张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0000

国内会议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三次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435-437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