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儿肛瘘的治疗:附3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在不同生长阶段发生肛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肛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收治的病人中年龄小于6周岁患儿(占83.33%)所占比例较高。初发小儿肛瘘瘘管表浅,内口位于后位者少,瘘道较直。延期治疗的小儿肛瘘同成人肛瘘一样,易于复杂化。年龄越小局部保守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年龄>1周岁,<18周岁患儿,经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切开挂线术均治愈。术后随访6月~7年,未见肛门失禁及肛瘘复发。结论:小儿初发肛瘘简单,较成人局部解剖位置易于暴露,较易于手术治疗。切开挂线术是治疗年龄>1周岁,<18周岁小儿肛瘘的合理有效术式。小儿肛瘘首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1周岁患儿及早行切开引流术,年龄>1周岁,<18周岁的小儿肛瘘,提倡尽早切开挂线术治疗。

小儿肛瘘 切开挂线术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孟强 凌光烈 曹永清 陆金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辽宁沈阳 11000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400)

国内会议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129-132

2007-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