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感潮河段水色因子分析──以沙湾-虎门水道为例
依据实测资料研究了珠江口沙湾一虎门水道盐度、水色要素(叶绿素和黄色物质)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沙湾-虎门水道受地形、径流、支流、潮汐等的综合作用,承动力条件十分复杂,不同水域有不同的水色特征。叶绿素a与400nm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关系在低盐度条件下(<10)随ag400增加而稳定降低,特别在盐度大于5的感潮河段情况下,随盐度增加叶绿素a浓度逐渐降低。在沙湾-虎门水道的感潮河段,向伶仃洋方向随着盐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浓度是递减的,在盐度大于20的狮子洋水道叶绿素a浓度偏低,而在狮子洋水道的左岸叶绿素浓度更低;在咸淡水交汇的沙湾支流(大刀沙尾)河段,明显为叶绿素a浓度的高点。黄色物质吸收光谱斜率S值在沙湾-虎门水道的分布呈现出随盐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此感潮河段S值范围介于0.0107至0.0121之间,平均为0.0116nm-1,S值总的增加幅度不大,在沙湾-虎门水道CDOM的行为主要受控于陆源径流输入。表层水体与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盐度相关性很高(R2=0.9458),这为咸潮的遥感提供了可能。
珠江口 水色因子 黄色物质 叶绿素a 盐度 空间变化 感潮河段
陈水森 李东 方立刚 王娟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环境科学与技术公共实验室,广州,510070 广州市番禺区自来水公司,广州,511400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90-296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