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赤潮遥感探测及其发生机制的新构想
当前应用遥感技术研究赤潮已成为热点之一。在多渠道经费资助下,我国各科研院校、业务部门陆续开展有关赤潮生物和海洋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了多种遥感数据,积累了不少文献资料。但由于海洋赤潮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而且遥感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受遥感数据源和数据处理水平的限制,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热带海洋赤潮探测技术。本文基于近年发展的空间分辨率、波谱范围和重复观测频度高的高空间、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成像等新型遥感技术,特别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各类遥感卫星(如即将发射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数据,在充分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星载高光谱遥感和有自主产权的各类遥感技术的配合应用,提出深入揭示热带海洋赤潮发生机制、开发多源数据的同化处理技术。这对于了解热带沿海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状况,掌握赤潮发生机制与发展规律,提高热带海洋赤潮遥感探测、监视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终有助于实现赤潮的有效防治。
热带海洋 赤潮 遥感探测 发生机制
习晓环 姜小光 刘亮 戴昌达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 100080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 100053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85-289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