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与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0例ADHD患者、10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ADHD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71.5%,对照组为64.5%,A等位基因频率为28.5%,对照组为35.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46,P>0.05)。ADHD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34%和59%,对照组分别为8%,39%,和53%。相应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x<”2>=0.07,P>0.05,x<”2>0.54,P>0.05,x<”2>0.37,P>0.05)。结论:中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COMT多态性可能无关联。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荼酚胺 氧位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

陈建芳 肖红 沈红 邹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 210029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

吉林延吉

中文

452-453

200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