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消融剂——碘油化疗药物乳剂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入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其它恶性实体瘤和眼眶静脉畸形的方法,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3组病例进行临床研究:(1)经皮穿刺注入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57例患者,男性53例,女性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8.02岁。诊断为肝细胞癌45例,胆管细胞癌8例。原肿瘤直径小于3 cm~5 cm 11人(19.3%),5 cm~10 cm 28例(49.1%),大于10cm 18例(31.6%)。共进行了90例次的治疗,即分90个靶区的治疗。(2)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治疗其它恶性实体瘤25例,包括:肺癌(7例)和肝癌肺转移(1例),结肠癌(4例)、嗜铬细胞瘤(1例)、胃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等术后肝转移(7例)、食管癌纵隔转移(1例),宫颈癌术后局部复发(2例),卵巢癌术后局部复发(1例),肝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和胸、腹壁和盆腔转移(5例)。肿瘤大小(以最大直径为准)2.8 cm~18cm,平均7.46 cm。其中直径小于3 cm者6人(24%);直径在3 cm~5 cm之间者4人(16%);直径大于5 cm者15人(60%)。共行34例次治疗,即有34个靶区。前述2组患者在术前均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行经动脉区域性化疗灌注术,其中14例行外科手术切除,包括原发性肝癌(4例)、结肠癌(4例)、嗜铬细胞瘤(1例)、胃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1例)。行本术前均常规CT和DSA动脉造影检查,观察靶区大小、位置、形状、边界以及动脉血供情况。所有患者均为动脉造影表现为少血供或不能找到供血动脉者。在透视或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到靶区后,注入CALE。术后1周内行透视或CT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其疗效、术后副作用和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继而每半年一次随访。发现病灶残留复发,若患者病情许可,行再次治疗。(3)经皮穿刺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眼眶静脉畸形(OVM)。15例OVM患者,右眼6例,左眼9例,均单眼发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3.9年。患者均有眼球突出,头低位或压迫颈静脉时明显。眼球突出时两侧相差≤5 mm者11例,5~8 mm者4例,最大8 mm,平均值为4.2 mm。视力减退4例,复视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治疗前均先直接穿刺OVM造影进一步证实。确诊后将PLE透视下缓慢注入到OVM内。PLE用量为1.5~3 ml,平均2.2 ml。随访8~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结论:CALE作为一种新的化学消融剂,采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和其它一些恶性实体瘤,是有效和安全的,为临床上不适合经动脉途径给药的患者,提供了又一微创的治疗方法。经皮穿刺注入PLE治疗眼眶静脉畸形亦是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原发性肝癌 经皮穿刺消融术 碘油化疗药物乳剂
陈勇 李彦豪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肿瘤介入治疗学术大会、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暨首届肿瘤靶向治疗东方国际论坛
上海
中文
235-252
2007-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