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城河生态修复生态工程
2004-2005年,在慈溪市峙山文化广场的城河A区河段,进行生态修复与防治城河的富营养化生态工程试验。该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贯彻生态工程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与整体最优;结构与功能协调,发挥自我调节能力与提高生态承载力,循环经济和良性循环等原则,结合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方法论,针对该河流的物流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生态滞留或耗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调;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经济和生态、当前与长远关系上冲突和失调等水体环境污染的生态学的实质、原因和机制,因时、因地、因类制宜,辨证施治,标本兼治,采取综合措施,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注重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途径,多种措施来修复、调整与协调已失调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多途径地控制减少有机质、营养盐、藻类等物质的输入该河段的途径和量;疏通与增加它们的迁移、转化、输出途径和量。实施这些措施和途径的结果,仅通过截污就年减少1781kg氮,166 kg磷,23922kgCODcr的输入量;通过清淤,输出有机质41.4-80.1t、总氮3.1-5.08t、总磷1.32-1.62t;种养的经济动植物净生产共242吨,迁移、转化和净积存于生物体内的氮971kg,磷93kg。从而水质从重度富营养转到中营养,从劣Ⅴ类到优于Ⅲ类;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对外界的干扰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这类寓环境保护于生产中的水体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生态工程可兼收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污染防治 生态修复 生物操纵 生态工程 生态环境 城河富营养化
颜京松 孙游云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 慈溪市环保监测站,慈溪 3153001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309-327
2006-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