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肢接振对新西兰兔抗疲劳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振动对抗疲劳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3.02m/s2)、B组(接振强度6.13m/s2)、C组(接振强度12.26m/s2)和一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新西兰兔血浆乳酸及血糖浓度。结果:接振第10、20、30天,A组血清乳酸浓度分别为(10.147±2.011)mmol/L、(11.771±2.065)mmol/L、(12.189±2.102)mmol/L;B组分别为(10.765±1.743)mmol/L、(12.466±2.506)mmol/L、(13.544±2.287)mmol/L;C组分别为(11.578±1.170)mmol/L、(12.964±2.444)mmol/L、(14.443±2.733)mmol/L。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血清乳酸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振动实验后,各实验组血浆乳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接振第10、20、30天,A组血糖浓度分别为(5.989±0.982)mmol/L、(5.775±0.850)mmol/L、(5.552±0.756)mmol/L;B组分别为(5.949±0.944)mmol/L、(5.638±0.853)mmol/L、(5.237±1.195)mmol/L;C组分别为(5.105±0.790)mmol/L、(4.610±1.016)mmol/L、(4.173±0.746)mmol/L。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血糖浓度有降低的趋势,振动实验后,各实验组血糖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振动可致新西兰兔血浆乳酸浓度升高,血糖浓度降低,从而降低新西兰兔的抗疲劳能力。
疲劳恢复 后肢接振 血浆乳酸 血糖浓度 行为医学
林立 张春之
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72013)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济南
中文
258-260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