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源性类冠心病机制探讨及手法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脊源性冠心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本组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龄17~72岁,平均45.36岁.颈椎病病程1周~12年,平均1年3.5个月.合并有冠心病病程1周~11年.单纯颈椎病引起冠心病症状者45例,单纯胸椎病变引起冠心病症状者33例,其余89例为颈椎及胸椎病变同时引起冠心病症状者.检查颈椎棘突偏歪情况:134例中C2偏歪者3例,C3偏歪者8例,C4偏歪者38例,C5偏歪者19例,C6偏歪者3例,C2、C5同时偏歪1例,C3、C4同时偏歪9例,C3、C5同时偏歪13例,C4、C5同时偏歪31例,C3、C6同时偏歪3例,另有6例无明显棘突偏歪.胸椎背部触诊122例中T1出现改变者6例,T2出现改变22例,T3出现改变41例,T4出现改变72例,T5出现改变40例.本组患者同时接受颈、胸椎手法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拟疗效标准,本组167例中,治愈63例,好转10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6%. 结论:颈、胸椎病变可以导致类冠心病症状的出现,手法治疗疗效肯定.
心绞痛 心律失常 颈椎 胸椎 骨科手法 脊源性冠心病
李俊杰 叶向宇 赵宝力 王红东 刘克新 卢克俭
电力医院,北京,10073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脊柱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骨伤》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
北京
中文
19-22
2007-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