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进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老一辈肿瘤流行病学家周有尚、高玉堂、黎钧耀、俞顺章、戴旭东教授等在李冰教授的组织和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人口1973至1975年全死因调查,初步明确了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并绘制出恶性肿瘤分布地图,为以后开展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利用我国独特的肿瘤高发现场资源,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方法及内容已从过去的描述性和病例对照等过渡到以高发现场的队列研究和干预试脸为主的研究模式。同时,研究设计中注意了对血清和组织等生物样本的收集和保存,为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创造了条件。总之,我国肿瘤流行病研究在近20年间有了显著的进步,对我国高发肿瘤的流行因素和预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肿瘤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可佑童的作用。

肿瘤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技术

游伟程

100036,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

大连

中文

1-2

2007-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