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乃庙铜金钼矿床北矿带成因类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内蒙古中部白乃庙铜金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前人对白乃庙铜金矿床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的成因观点主要有:(1)岩浆热液型(孟良义等,1992);(2)海底喷流沉积(一变质)型(聂凤军等,1993;肖荣阁等,2000);(3)北矿带为斑岩型,南矿带为火山热液型(聂风军等,1994);(4)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富集)多期复成因矿床(李东旭和吴淦国,1987);(5)斑岩型(孟良义,1997;聂凤军等,2004)。成因观点分歧较大,足见矿床类型特殊。芮宗瑶等(1984)指出,白乃庙铜金矿床与典型的斑岩铜矿床有很大的差别,并将其称为“白乃庙式”斑岩铜矿床。以上表明,白乃庙铜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尚待研究明确。本文论述了笔者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时代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情况。
铜金钼矿床 矿床成因 地球动力学 白乃庙地区
李文博 陈衍景 赖勇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23-324
2007-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